手机版 暖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汉川面积多大,各乡镇地名由来

766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6-17 22:28:42    

汉川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腹地、汉江下游。面积1663平方公里。汉川下辖2个街道、14个镇、6个乡、4个农(养殖)场。

汉川历史悠久,水网密布,各乡镇名称与历史、地理环境有一定关系。

马口镇

马口镇原名系马口,因三国蜀将关羽曾在此“系马休憩”而得名。

脉旺镇

脉旺镇原名脉旺嘴,因地处原牛蹄河出口处,常年雾弥漫,居民以为地脉旺盛,故脉旺嘴。一说古时这里街面狭长,形如麦芒,称“麦芒嘴”,因而得名。

分水镇

分水镇昔为汉江水分流处,故名。旧名分水嘴,因独立于汉水与汈汊湖之间,形如鸟嘴状,汉水于此有一支流向北流经华严寺,再与主流汇合,故名

田二河镇

田二河原名二河,亦称双溪,因地处牛蹄支河分流处,西有界碑河,东有皂港二河得名。古时,田姓人比较多,古田二河。

杨林沟镇

杨林沟因明代地处一小沟,沟南种植一片杨树,沟北住林姓居民比较多,而得名。

垌冢镇

垌冢镇旧称垌夫镇,以境内有宋代进士垌夫冢而得名。一说垌冢镇有一名疑冢。传明末张献忠将楚国宫女墓疑为曹操墓,误掘后聚葬于此,故名同冢,后改“同”为“垌”,镇名沿袭至今。

麻河镇

麻河镇古称麻篆渡,因地处东西汊湖渡口,居民皆以编麻篆捕鱼为主而得名。

华严农场

华严农场原名蚌湖口镇,华严农场地处古代汈汊湖出水处,因螺蚌多而得名。后因该地以原种场部驻华严寺而得名。

刘家隔镇

刘家隔古时名为大赤、金鼓城、陨城等,曾为汉川县治长达327年。刘家隔镇因相传宋知军事刘谊隔岸在此地种荻而得名。

城隍镇

城隍镇因昔城隍庙而得名。

南河乡

南河原名南河渡。南河在县南六十里龙门山下,汉南支津由长河东流至大河口以下,又名南河,旧有渡口。而得名。南河古渡大约在汉代就形成渡口。

马鞍乡

马鞍乡因乡人民政府驻地山形似马上之鞍得名。

榔头(原马鞍乡治所)因古代榔树码头得名。

庙头镇

庙头镇原名担山,因地处前山与后山的断口之间,故名。又因明末北岸村头有一关殿庙,故名庙头。清末于南岸形成集镇,仍袭此名。

西江乡

西江乡原为西江亭集,因赤野湖之西修建的西江古亭而得名

湾谭乡

湾潭乡清名三汊潭。因昔汉江于此有三条汊道,水深似潭,故名三汊潭。1956年改今名。 里潭乡古以“五户为邻,五邻为里”,因宋成集时不足一里,得名小里,又因濒潭,故名小里潭。

韩集乡

韩集乡因乡人民政府驻韩集村,而这个村以韩姓人居多而得名。

回龙镇

回龙镇因所处河段迂回似龙而得名。

沉湖镇

沉湖镇原名万福闸,后以沉湖军垦农场改今名。

仙女山办事处

仙女山街道办事处因仙女山而得名。古名长城,自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县治迁此并设镇,历为汉川县治。明崇祯九年(1636年)曾筑城。1946年称义川镇。1951改称城关镇。2001年改为仙女山街道办事处。

新堰镇

新堰镇原为滨湖荒滩,1966年建镇,因位新开河堰附近,故名。

汈东办事处

汈东办事处因地处汈叉湖以东而得名。

新河镇

新河镇原名小河,古称涢口,因地处涢河(原府河)入汉水河口而得名,因新街和小河两地名各取一字命名,故名新河。

里潭乡

里潭乡原为小里潭集,因地处竹筒河、彭公湖而以潭水为名。

中洲农场

中洲农场因中洲湖而得名。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暖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