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暖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通往奴役之路——如何看待印度国家战略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15 09:45:24    

“使一个国家变成人间地狱的人或事,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莫迪访美,世界又掀起一场印度风潮,只是作为旁观者,脑海中浮现出的却是哈耶克的这句名言。

在《离印度远一点》(上、下)的文章中,我已经分析了印度无法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原因,今天的这篇文章,我会继续深入分析印度国家战略,以及现行的国家战略究竟会让印度上天堂,还是下地狱。

结论:

1、印度制定国家战略,是领导人“个人理想”扩展为“国家目标”,印度国家战略,只是完成领导人个人的“神化”。

2、脱离现实的国家战略,必定会被现实所背弃。

3、国家战略是用来实现的,不是用来“诈骗”的。


一、二次大战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先天性就存在着巨大的缺陷。而领导人的盲目,将会给一个国家带来更深重的灾难。

美苏在二战之后,通过“殖民地解放运动”来瓦解欧洲老牌殖民国家的势力范围。但殖民地的独立方式却隐藏着两个巨大的危险:

第一、国家治理体制照搬美苏;殖民地国家没有独立治理国家的经验,只能在美苏模式中进行选择,这种选择往往脱离国家现实。

第二、以让渡经济主权的方式换取政治主权。殖民地国家的经济基础极为薄弱,并且不是通过彻底清除旧势力的方式,完整的获得国家资源、资产的控制权。为取得国家发展资金,也不得不向“新的宗主国”让渡经济主权,让新的宗主国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

印度在独立之初也面临同样的境况,而就在这种境况下,时任领导人尼赫鲁提出了所谓的“印度要成为第四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这也是印度大国思想的首次确立。


这个国家战略目标有什么问题吗?我们来看现实的结果:

在二战后,印度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由于战火未烧到印度本土,所以印度的工业体系保存的非常完整,而且印度在当时几乎具备了大国所有的要素:“土地面积、人口、重要的地理位置、足够的资源储备、以及没有伤筋动骨的军事力量”。但现实是,战后40年,印度经济成长远远落后于东亚其他经济体,印度的国力也日益衰退,而这就归结于尼赫鲁为印度选择的发展之路,充满谬误。

尼赫鲁选择了西方民主制度,但他却厌恶自由资本主义;所以印度“大胆创新”的做法是政治体制的民主制度,加经济体制的计划经济模式(美苏结合)。

其结果就是,印度的民主制度成为了计划经济模式的最大阻碍,而计划经济模式,也导致民主制度下的利益争夺达到极致,形成国家从上到下的极端贪腐。这种选择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使国家事实上丧失了“资源分配权”。

而这一错,就是40年。


二、2014年,莫迪当选。那莫迪是印度的救世主吗?他为印度制定的国家战略,是否能完成“印度的强国梦”?

在2017年后,莫迪频繁使用的一个词汇是“新印度”。并且在2018年提出了“新印度战略”。在2020年印度第76个独立日上,莫迪又宣布了最新目标——“在25年内建成发达国家”。

印度在莫迪的治理下,似乎完成了“从依赖外国援助最大的“乞丐国”,发展成为“世界增长最快的世界主要经济体”,但是,分解到具体目标,我们会看到另外一幅情景。

我举四组数字:

1、提出印度的GDP增速加快,达到8%的目标。

在2021-2022年达到了,但是在2022-2023年度,对于印度的GDP增速,已经下调至6-7%的水平。

在《离印度远一点》(下)这篇文章中,我介绍过印度GDP统计中“隐形经营部门”的产值,这个部门包括未正式注册、未记录在官方文件中的经济活动,如小规模非正式经济活动、家庭内部劳动和非法经济活动等。印度的统计机构会尽量估计和纳入这些隐形经济活动的价值。这个部门的产值占印度GDP总额的比例有多高呢?将近50%。也就是我们在分析印度GDP数据时,可以先打个5折。


2、基础设施建设

在“新印度战略”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计划:

通过婆罗多网络计划(Bharata Net)完成250000个村级潘查亚特的宽带接入。目前只有贾坎德邦完成,其他地区正在“积极努力”中。

完成东北地区的Bharatmala Pariyojana和道路建设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印度政府于 2017 年 10 月批准了 Bharatmala Pariyojana 一期工程,总长度约为 34800 公里。根据 ICRA 的数据,截至 2022 年 3 月,已完成 8134 公里或约 23% 的总长度。但是东北地区滞后得非常厉害,截至2021年12月,包括阿萨姆邦在内的东北部总长 1371 公里的项目只完成了 27 公里的长度,问题主要在于:1.征地很烦。2.没钱。


3、劳动和就业改革

2020年9月,劳动和就业法改革的议案已经通过,将原来的29部劳工法合并为了4部法律,在工会谈判规则、劳资争端解决机制、用工合同期限、裁员规则和劳动时间方面极大地放松了对企业的强制性要求。

原计划新劳动法于2021年开始实施,但由于部分邦抗旨不从拖拖拉拉一直未给出规则细则,实施时间已经推迟,目前没有给出明确日期。

同时,要将女性劳工参与工作的参与率提升到30%。而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21年印度15岁以上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数据是19%。而在2005年这个数据还是32%。


4、科技与创新

印度应将至少 2% 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 用于研发。而在2022年数据依然为0.7%。


5、改革军队

莫迪政府准备缩短服役期,减少留用名额来消除冗兵。但遭到印度年轻人的强烈反对,甚至在2022年开始袭击警察系统,这项改革事实已经夭折。这些在军队名单上的年轻人不工作、不劳动但是要丰厚的薪资,成为印度财政最大的负担之一。


总结一下,莫迪的国家战略的三个重点在于“经济改革”、“农业改革”和“军队改革”。

在经济改革中,莫迪一用再用的法宝是“废钞”,以及推行”GST”系统进行税制的统一。但是这两个手段以及引起各邦的激烈反应,是否能长久推行无法保证。

而农业改革和兵制改革,因为触动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已经完全停滞。

面临这种情况,莫迪采取的应对方式是什么呢?

“据《自然》杂志网站2023年5月31日报道,印度学校教科书遵循政府教学大纲已删除元素周期表、进化论以及环境可持续性等内容”。

这一则消息或许很少有人意识到它的严重性,在《离印度远一点》(上)这篇文章中,我已经阐述了莫迪作为印度教的狂热信徒,正在将印度推向“政教合一”的国家,而且在大力排斥伊斯兰教、锡克教并且引发大规模的宗教冲突。

而莫迪采取“宗教极端主义”的做法,也是希望借助于“宗教的力量”,消除改革的阻力,继续推行他的新印度国家战略。


重新回到我的结论:“脱离现实的国家战略,必定会被现实所背弃”

印度的现实是:“依附于印度的种姓制度,形成极其顽固的阶级固化,而阶级固化带来的就是无法改变的既得利益分配体系”,莫迪的所谓国家战略,在这一现实面前,都是可悲又可怜的笑话。

当年的尼赫鲁在内部改革无法推进,国家战略目标无法的情况下,只能在外交方面投入大量精力,并且创建“不结盟”运动,这对印度的国际地位作出了重大贡献。

现在的莫迪,在完全同样的情况下,一样只能寄望于外交,去完成印度的大国梦。

只是,不论莫迪再擅长宣扬印度的伟大愿景,终须面对现实:“国家战略是用来实现的,不是用来“诈骗”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小米如果不能奋起反击,壮士断腕,彻底打残打垮印度手机制造产业链,不仅无法挽回损失,而且会让小米整个品牌陷入绝境。因为一个品牌如果失去了“精神”,就如同一个人出卖了自己的“灵魂”,必将被消费者和市场彻底抛弃。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暖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