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暖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东明属于山东哪个市?因何原因被称为“命运多舛”的县?

576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10 08:10:25    

如果问你黄河流入山东的第一县是哪个县?可能没有多少人知道东明这个地方,东明县位于鲁西南平原黄河南岸,属于菏泽市的管辖,南面与河南兰考接壤,西北与河南长垣、濮阳隔河相望。



东明虽然在历史上并不出名,但是在历史上,却经历过三置两废,五设治所,一次迁徙的命运。那么随着本期的内容,带大家走进东明的历史。


东明的前生

东明之前叫做东昏,而之前的县域也不是在今天这个位置,而是在今天河南省兰考县东北一带,在春秋时期,这里称为户牖,根据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名府志》记载:

“秦始皇东游至户牖乡,昏雾四塞不能进,故其地为东昏”。


这就是东明前生,名为“东昏”的由来。


东明的历史沿革

  • 秦朝时期,秦始皇为户牖之地起名为东昏,当时属三川郡阳武县管辖,东昏的故址在今兰考县的仪封。
  • 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40年),在战国时期,魏国所设置的户牖邑设置了东昏县,这便是第一次置县,也是第一次设置治所。
  •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登基,建立大新,在其建国元年(公元9年),可能因为王莽觉得什么都要改革一新,所有都要和西汉区别对待,所以就改东昏为东明,从此中国历史上便出现了一个东明县,说起来,至今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 东汉时期,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东明县又被改回了东昏县,恢复了西汉时的旧称,当时属兖州陈留郡。可以说那个时候的东明县的县域和今天的县域还没有一点关联。
  • 三国时期,魏文帝黄初四年(公元223年),曹丕将东昏县废除,改为东昏镇,这也是东明县第一次被废除。
  • 此后的几百年间,在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原属地归属几经变化。
  • 北宋时期,先是改东昏镇为东明镇,在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复置东明县,当时属于京畿路开封府管辖,这是东明县第二次被置县,也是第二次设置治所。
  • 金朝时期,因为黄河向南改道,所以在兴定二年(公元1218年),东明县的县域改为了黄河以北原冤句县的地区,治所也迁到了今天的东明集,而之前的治所改成为通安堡。这是东明的另外三次治所的变更,并是唯一一次的迁徙。
  • 元朝时期,东明县属于当时的南京路曹州管辖,后来又归属中书省大名路开州管辖。
  • 明朝时期,洪武元年(1368年),黄河决东明响子口,为了躲避水患,所以治所改成了云台集(今西堡城),这是第四次治所的变更;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再因黄河决口,所以干脆废除了东明县,其县域分属开州,长垣,这是第二次废东明县;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在大单集(今县城所在地)又设立了东明县,这是第三次设立县制,也是第五次治所的变更;


所以在古代历史上,东明县有三置两废,五设治所,一次迁徙之说。


  • 清朝和民国初期,东明县属直隶省大名府(民国称大名道)管辖,之后又短暂属于河北省管辖。
  •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属于晋冀鲁豫边区。
  • 1949年8月,属平原省菏泽专署;1952年11月30日,平原省撤销,东明县归属河南省郑州专区管辖;1955年10月,又改属开封专区;1964年4月,改属山东省菏泽,直至今日。



东明的名人

如果说到出身于东明的名人,第一位当属庄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庄子。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记载: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蒙人不是蒙古人,是战国时期宋国的蒙人(今天东明县庄寨人),他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周无书不读,学问渊博。


据说他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东明,曾当过漆园(今县东裕州屯村)吏,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顺应自然,追求精神逍遥无待。在《外篇.秋水》中曾记载了庄周拒绝为高官的轶事: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上面大概说意思就是,楚威王听到别人夸赞庄周的才干,所以就派了二位大夫去邀请庄周为楚国宰相。庄周当时在濮水河边钓鱼,知道来意之后,继续盯着鱼钩,便以自己宁为泥中嬉戏的活乌龟,也不愿意成为庙堂之上,受人敬拜,用以卜卦之龟壳为由,拒绝了楚威王的邀请。可以看出庄子一生认为,人生就是应该追求自由。


其后代一直定居现东明县北庄寨村,至今村北还有庄子墓、庄子观。



唐代名将,李勣

李勣,本姓徐,名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人(离狐据说在今东明县东南),在隋末参加过瓦岗寨起义,在《隋唐演义》的小说中,他被演绎成了瓦岗寨的军师,算是一位半神仙级的人物。之后,随着李密投靠了李渊,之后一直跟随秦王李世民征伐天下,在唐朝建立后,李渊赐他“李”姓,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


在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协助李靖,开始了唐灭东突厥的战争;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李勣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截击突厥,之后一个月,又在颉利可汗退兵途中截击其部队,战后俘获5万余突厥兵,随后不久东突厥灭亡。


而李勣的另外的功绩则是在唐与高句丽的战争中,之前我们说旅顺史的时候,说过自两晋南北朝,五胡闹中原开始,辽东就不在中原的掌控中,被高句丽的棒子们占据,为了恢复辽东的统治,自隋朝开始,就与棒子爆发了不间断的战争,这也是导致隋炀帝亡国的其中一条。取代隋朝的唐朝,自然也把对高句丽的征伐作为中国统一战争的最后一个部分,所以在消灭了高句丽的盟友-突厥之后,讨伐棒子的战争正式开始。


公元644年,唐太宗率兵10万亲征,但是因为严寒而无功而返,此次征伐,李勣也随唐太宗亲征。公元647年,李勣率兵从陆路攻打,但是由于唐太宗的驾崩,第一次唐与高句丽的战争就这样结束了。


公元666年,第三次唐与高句丽之战中,李勣作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安抚大使,率兵15万征伐高句丽;公元667年,李勣攻下高句丽新城,这对于高句丽西线战场是毁灭性的打击;公元668年,李勣与薛仁贵的联军攻入平壤,高句丽最终灭亡。


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十二月初三,李勣卒,谥号贞武,陪葬昭陵。


今天的东明

没有了黄河水患的烦恼,没有废置迁徙的困扰,这个曾经被称为山东省内“命运多舛”的小县,在城市化发展的快速路上,正在蓬勃旺盛地的依靠自身优势迅猛发展。这座不到100万人口的县,已经连续多年GDP超过400亿,翻天覆地的变化,显著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和中国其他地区快速发展起来的县镇一样,印证了中国当今的发展道路以及发展模式是无比正确的。


对于,如今东明县的经济腾飞,各位有什么自己的看法,欢迎留言。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暖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