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暖百科
自明代开始,海防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渤海湾是京畿重地,当年的白河口,也就是今天的大沽海口。从这里沿着海河溯流而上,由三岔河口经北运河可以直达北京。即便是到天津城下船,也可以避开海下地区的沼泽泥洼,陆路行进的距离能够大幅减少。
大沽地区防务地图
大沽口设防的历史始于明嘉靖年间,当时倭寇作乱,戚继光高瞻远瞩的预料到大沽口海防的重要性,所以亲自督建了一座营垒。但彼时倭寇还没有开进海河进犯京畿的实力。这座营垒并没有起到实际作用。
大沽口炮台文保碑(2018.11)
至清嘉庆年间,始建大沽口炮台,南北两岸各设一座。清代后期,列强崛起。自第一次鸦片战争起,大沽口炮台先后经历了四次战役,其中三场惨败,几经毁建,至今仍然保留遗迹,并成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西方人手绘大沽口防务图
危机
清道光年间,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军舰沿海岸线北上,到达天津大沽口附近。此时炮台年久失修,“炮位陈旧,兵力不足”,不堪作战。好在这是一次试探性的挑衅,英当局还不敢轻易挑起大规模战争。在清廷派钦差亲赴大沽口和谈后,危机解除。
这次危机让清廷认识到了大沽口海防的重要性,自1841年开始,拨给转款,对大沽口炮台进行修复。十余年间,在南北两岸相继增建了5座新式炮台,另建小炮台25座,增置火炮达到64门。
现在的大沽口(2022.7)
第一次战役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再次北上,军舰直抵大沽口。这一时期,英法等西方列强的军事装备,要远远优于清军。在激战两个小时后,英法联军仅用几十人的伤亡就靠近了炮台,坐镇指挥的直隶总督谭延襄临阵逃脱,致使大沽口迅速失守。这场战斗中,清朝守军约九千人,却不败而逃。致使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威胁北京。
这次战败之后,咸丰皇帝痛定思痛,委派身经百战的蒙古亲王僧格林沁掌管大沽海防。森格林沁重新对大沽炮台进行加固修缮,将炮台增建到6座,部署大口径火炮64门,中小口径火炮400多门。另外在海口设置障碍,训练士兵。“威、镇、海、门、高”五座高炮台均成型于这一时期。
北岸炮台即石头缝炮台遗址(2022.7)
第二次战役
1859年,英法联军到北京换约,准备将船舰直接开到北京,遭到大沽口守军抵抗,因此又爆发了战争。这次战役在僧格林沁的指挥下,利用海口障碍和海水涨潮机会,诱敌深入,使得联军军舰在河滩搁浅,大沽口守军随即用火炮向敌舰猛轰。此役,英法联军损失军舰6艘,伤亡近600人。清军仅战死32人。
这次战役是大沽口四次保卫战中,唯一一次胜绩。更是鸦片战争打响以来,清军的唯一一次胜利。
“威”字炮台遗址(2022.7)
第三次战役
转年(1860),英法联军再次集结大沽口,进行复仇。英法两国共派遣了1.8万人,200艘军舰和运输船,声势浩大。由于森格林沁错判形式,放弃北塘防务,英法联军轻松攻占北塘炮台,再迂回到守军后方,轰击石头缝炮台。在水陆两面夹击之下,大沽炮台沦陷。英法联军迅速进占天津,直取北京,也就有了后来的火烧圆明园。
此后40年,大沽口无战事,但清国与西方列强的关系愈发紧张。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期间,曾对大沽炮台进行扩建,并替换新式火炮,购置鱼雷艇等舰艇。到1900年庚子事变前,在大沽口形成了4个炮台群:南滩炮台、大营(威镇海)炮台、门高炮台、石头缝炮台。
“镇”字炮台遗址(2022.7)
第四次战役
1900年庚子事变爆发,慈禧公开向八国宣战,八国联军随即进犯大沽口,最惨烈的第四次大沽口保卫战打响。在这次战役中,不只有军事实力的巨大差异,落后的军事理念也暴露无遗。仅举一例,由于清军弹药库靠近炮台,在联军的炮火中,先后有石头缝炮台和南滩炮台的弹药库被引爆,清军死伤惨重。而大清悉心经营60年的大沽口炮台,也在这次战役中被毁坏殆尽。按照《辛丑条约》约定,大沽口炮台被拆除,列强也可以在京畿驻兵。12年后,大清正式走下了历史舞台。
“海”字炮台遗址(2022.7)
至此,大沽口炮台的历史,也画上了句号。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暖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