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暖百科
这一时期外国在华的特权仍然稳固,中国虽然已经进入民国时期,但是民族资产阶级仍然受到种种限制。外国人通过种种不平等条约,操纵了中国海关、金融、铁路、矿山、水陆交通等经济命脉。但是由于清王朝的覆灭,许多对工商业的限制规定和商业歧视大为减少,加上一战的爆发,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与1911年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导致其发展繁荣的原因还有这一时期的爱国主义情怀,许多国内的有识之士纷纷喊出“实业救国”的口号,一些海外华侨页纷纷回国投资工业,使得中国工商业繁荣发展起来,并且与之前相比这一时期对新式工厂的投资大为增加,其中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实业家,其中以张謇和周学熙为代表。
在实业家的倡导影响之下,这一时期全国不少地区建立起大批新式工业部门,如上海天津广州大连青岛等地,建立了许多近代化工厂,股份制公司也快速的增加,带动了一批近代化城市的出现和发展。
当时民族资本主义主要以轻工业发展最快,其中纺织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一战爆发使得从国外进口的棉织品大为减少,中国纺织工厂和纱锭的数量大为增加,根据当时北洋政府注册的数目来看,1914年时棉纺织业只有10个公司,资本共321.5万元,一战爆发后公司数增加到了50个,资本约为2523万元,1918年还成立了华商纱厂联合会,来协调保护他们的利益。从地区来看华北纺织业集中于天津,1915年天津模范纺织工厂成立后,又陆续建成裕元、华真、华新等厂,资本额最高达350万元。华东地区主要集中于上海、无锡等地,1915年仅有17个纱厂,到了1922年达到了37个,纱锭从57万支增加至110多万支。并且纺织业的发展还带动了棉花种植。
面粉业也发展迅速,是当时第二大工业,一战爆发后欧洲对面粉等粮食的进口量增加,国内面粉厂得到了在国内市场发展的良机,甚至还获得了不少欧洲的订单,在这种情况之下,新式面粉厂纷纷建立,许多手工磨坊也改用机器来进行生产。在地区上形成以东三省和上海江苏为代表得华东地区两大基地。根据北洋政府农商部的注册数字,1914年的面粉公司有9家,资本约为65万元,一战爆发后增至32个,资本达到388万以上。从面粉的进出口 来看1915年面粉出超额为2.6万两,到1918年出超额猛增到841万两。以荣氏兄弟面粉厂的资本为例,1914年-1922年,茂新系统扩充四个面粉厂,福新系统发展为八个厂。
除此之外,火柴业、制油工业、化学工业等行业也发展迅速,火柴业1914年时为16家,一战爆发后增至24家,资本由原来的约63万元增至348万元以上,并且遍布全国许多省份,沈阳、天津、山西、甘肃、云南等都有火柴工业,当时最大的火柴厂为天津的丹华火柴厂,资金120万,工人达到1100多人。制油工业在东三省、天津、济南等地均有较大发展,东北盛产大豆,在主要榨取豆油,山东地区盛产花生,这一地区主要是花生油为主。化学工业方面,以久大盐业公司为代表,1915年建立时资本为21万,1919年增至30万,所产精盐畅销全国。
这一时期,轻工业发展迅速,而重工业发展却十分缓慢,仅有电力和交通方面取得了一点发展,电力公司在战前仅有6家,一战期间增加至45家,资本总额也从106万余元增至839万元以上。交通企业在战前有20家,战争期间增至42家,资本总额也从256万增至694万以上。机器制造业也分散出现,但是规模都很小,可以制造纺织、磨面碾米、压花机以及轮船锅炉等机器。
另外,工业的发展还带动了金融业的发展,1913年中国银行有15家,到了1921年就达到了106家,总资本达到一亿四千四百零八万六千元,操纵北方金融的“北四行”,即盐业、金城、大陆、中南银行,就是在这时期成立的。
2.1 民初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的特点
1、发展水平低下,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的压迫剥削使得中国工商业极端贫乏和落后,即使是黄金十年,仍然是水平很低。以工业产额和纱锭设备为例,1919年的中国产额和设备竟然远远落后于1913年的俄国,1919年中国中国产钢约3万吨而1913年俄国为400万吨,1919年中国的纺锭有65万纺锭,而1913年俄国为760万纺锭,可见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
2、发展不平衡,一方面是重工业与轻工业发展不平衡,这一时期创办的工厂多以轻工业为主,大部分集中在如棉纱、缫丝、火柴、印染、食品加工等轻型制造业(共计160个,占总数的29.14%,食品加工业共125个,占总数的22.76%),而机器制造等重工业发展缓慢,并且在沿海或者通商口岸的企业国模要大于内地工厂。另一方面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上海、武汉、天津、广州四个为制造中心,有三个是在沿海地区,并且主要集中在沿海通商口岸或官员势力范围之内。
3、 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商业投机性,我国有资金的人更多的从事购买土地或者商业投机活动,而且许多民族资本家在通过工商业赚到钱后,第一要务是购买土地或者进行高利贷,对于扩大再生产的投入相对较少。在农村中的各种垦殖公司,虽然名义上是资本主义工商业,但仍然实行旧有的租佃制度,进行地租剥削,还有很多厂矿中依然是封建把头和封建学徒制等落后的制度。
4、具有浓厚的官方或半官方色彩,其原因是在清末民初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贪污腐败严重,封建官僚主义对民族资本主义和商业家敲诈勒索,盘剥压榨严重严重,再加上外国人资本主义与企业家不仅在经济实力和资本上占据优势,而且拥有种种特权,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双重压迫,只有具有官方背景或者官办的企业才能利用政府的力量抵挡住这双重压迫,发展壮大,而无任何官方背景的企业由于没有庇护会很快被挤垮。
2.2造成民初中国社会经济未能发展起来的原因
1、 一战的爆发,仅仅是让欧洲的帝国主义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而美日两国则抓住此机会大肆向中国进行经济渗透的资本输出,1917年11月美日签订的兰辛石井协定,互相承认对方在华的利益和支配地位,其中日本对中国的经济渗透和入侵最为剧烈。日本利用《二十一条》等不平等条约,对满蒙地区大肆掠夺,以合资公司的名义获得许多特权,并且得以垄断许多行业和贸易,其在华经济势力急剧膨胀,这一时期日本成为对中国经济影响最大的帝国主义列强。
2、北洋政府及所代表的封建买办势力,对民族工业不采取保护措施,反而剥削压榨民族工业,并且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官僚势力种种特权,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国民政府时期虽然制定了很多推动经济发展的政策,但是战乱不断,经济秩序不稳定,并且国家经济掌握在买办资本家的手中,这和清末时期相比,营商环境并没有很大改善。
3、民族工业内部结构不平衡,一方面所生产的工业品大量出口,另一方面,生产这些工业品的机器则需要依赖进口。其次是资金方面,我国金融体系的不完善使得我国的资金无法充分转化为工业资本,使得工业缺乏资金,并迫使许多企业对外借款,而借款的利息很高,虽然许多企业仍然是华人开办经营,但是多成为是在为举借的的外债偿付贷款本息而开业的,这实际上使许多企业处于帝国主义的控制下,随时有被外国资本吞并的危险。
4、广大内地落后的交通限制经济的交流和发展,民初,与内地贸易中发展最快最先进的交通工具就是汽船,已经登记在内地通行的蒸汽船在1903年有614艘,1909年有977艘,1910年有1030艘、1913年有1130艘,虽然蒸汽船的登记数量增长迅速,但是内地广大地区仍然是大小木质帆船,占绝大多数。陆路交通方面1912年已经兴建了9244公里铁路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国内贸易交通的需要。
5、金融与银行方面的体系不完善,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缺乏必要的资金。中国第一家近代银行是1896年由盛宣怀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到1904年清政府创办的户部银行发展为民国时期的中国银行后,中国的银行在资助对外贸易方面才起了重要的作用,近代银行业的业务直到20世纪20—30年代才开始打入传统的市场体系。此前中国的银行业务多为外国尤其是英国所垄断,并且控制了中国的外汇市场。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是曲折的,中国民资资本主义和民族工业在“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主义”三座大山中艰难发展,并且造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工业体系不完整等问题,使得当时的中国经济畸形发展,并且国家经济受到外国资本的操控,外国资本主义利用种种特权大肆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并且挤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空间。历史证明,只有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建立一个新的强有力的民主政府和独立自主的国家,才能给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国经济才能腾飞。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暖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