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暖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简介 >

传奇人物:梅兰芳人物事迹

908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5-24 16:32:21    


梅兰芳

生平简介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

中国京剧演员,景星学社社员。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1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

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狱鸳鸯》《思凡》等出戏。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50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3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



先天笨拙 发奋苦学


九岁时,与祖父共事多年的吴菱仙,感念旧情收下他。从此开启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生涯。清晨5点起床跟随老师遛弯吊嗓、练身段、学唱腔,晚上还要背戏文,时间被填得满满当当。吴先生十分开明,从不打骂,而是耐心引导,2年后初次亮相,矮小的梅兰芳被师傅抱上了舞台。“有时候我倦了,嘴里哼着,眼睛却不听指挥,慢慢闭拢来,想要打盹儿,他总是轻轻推我一下,我立刻如梦方醒,挣扎精神,继续学习。”——《梅兰芳回忆录》

14岁时,畹华搭班“喜连成”。刻苦演戏过程中,悟出学戏先看戏。看不同行当、不同好角的戏,用心揣摩、分析。久而久之,“一招一式、一哭一笑都能信手拈来”。为了精进自己的技艺,下了台的梅兰芳连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微小事物也不放过,譬如一个人悠闲坐定的神态,写好一手字的握笔姿势,洗衣人熟练的浣洗动作......他曾被一位戏曲名家评价为呆滞的“死鱼眼睛”。于是梅兰芳就通过养鸽子极目远眺,过了一段时间,梅兰芳终于练出了一双又黑又亮的眼睛,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顾盼生辉。努力的人,最容易被喜爱,靠着常人所不及的刻苦和认真,他获得了许多向大师学艺的机会。他先后受业于许多前辈艺术家,他跟姑父秦稚芬、丑角胡二庚学花旦;向武功演员出身的琴师茹莱卿学打把子;跟有名的架子花脸钱金福学武生;跟青衣代表人物陈德霖与名净李寿山学昆曲;最后又师从王瑶卿学习“花衫派”,来者不拒,博采众长。这一年,他改艺名为梅兰芳。

时至今日,他已成为故乡泰州的一张著名文化名片。在泰州市档案馆内,馆藏有丰富的梅兰芳档案,保存着中国戏曲一个时代的记忆。翻开卷宗,斑驳岁月,风华人物,记忆如新。

不畏魍魉 坚守大义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梅兰芳以作品号召民众抵御外辱,先后编演了《抗金兵》《生死恨》等戏曲作品。梅兰芳口述、许姬传整理的《舞台生活四十年》中这样写道:“在上海我排演了《抗金兵》《生死恨》两出戏,把一些爱祖国、爱民族的意义编进戏里,想借此表达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两出戏中,《抗金兵》直接表达了梅兰芳的抗日主张,《生死恨》则是梅兰芳试图唤起沦陷区人民反抗意志的作品。后来,日伪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点缀太平,几次邀他出场,均遭拒绝。

1938年,梅兰芳从上海移居香港,演出《梁红玉》等剧,继续激励人们的抗战斗志。1941年香港沦陷后,梅兰芳为了拒绝为日伪演剧,开始蓄须明志,深居简出。一次,日本人逼得急了,梅兰芳甚至让医生给自己打了3次伤寒预防针,引发高烧,几天不退,借此推掉了演出。梅兰芳不畏魍魉,以自己的方式坚守民族大义。

不再登台后,梅兰芳失去了收入来源,生活困窘。迫于生计,有一段时期,他不得不靠卖画度日。这样艰难的时光,梅兰芳一直挨到抗战胜利。直到新中国成立,梅兰芳才真正回到了自己的舞台。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暖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5